Skip to content

History of Karate-do

空手道的日文からて(Karate)可以分成兩部份來看:

  1. から(kara):漢字為「空」;這個字的解釋有二:一為空,空手,手無寸鐵;から(kara)亦可解釋做 “唐” 的意思,唐者,唐朝也,唐代中國進入盛世,唐人即是中國人。故からて(karate)亦可解做唐手,即中國的手技也。但因數十年前日本統一からて(karate)為空手,故其漢字(kanji)亦廢用唐手此名。
  2. て(te):即手。

除了空手,唐手這名稱外,此武術亦曾被稱為琉球手。琉球是在中國明清兩朝時進貢給中國,位於日本南面的一個小國,當地人民常往中國,其中某些人拜師於武館後返回琉球。後來,日本佔領琉球,改名為沖繩,同時亦執行禁武、禁兵器令。但當地民眾仍群起反抗,他們以學自中國同時加入琉球本身的武術,甚至加上用作生活的工具(如打禾用的雙截棍,撐船用的槳)嚴加反抗。此種用以反抗,戰鬥的武術當然是以殺人為目標。

由於空手於琉球不同地方發展,同時亦發展出三套基本勢法 ── 一為那霸手,一為首里手以及泊手等。

後來,此武術流入日本,經過發展分流,漸成現今的空手道。

空手道的四大流派

以上所述三大派系「唐手」,當中「首裏手」與「那霸手」後來再進一步發展成為傳統空手中的「四大流派」。其中「首裏手」之代表人物船越義珍先生(西元一八六八 ~ 一九五七)在其恩師糸州安恆先生過世後,於西元一九二二年第一位開始將空手從琉球傳入日本本土,因船越先生雅號 [松濤] ,其空手即被稱為「松濤館空手」(或松濤館流空手)。而「那霸手」之代表人物宮城長順先生(西元一八八八 ~ 一九五三)在其恩師東恩納寬量先生過世後,於西元一九二八年在日本京都以「三戰」型為剛之型,「轉掌」型為柔之型命名,設立「剛柔流空手道」。繼「松濤館」與「剛柔流」之後,摩文仁賢和先生(西元一八八九 ~ 一九五二)於西元一九二九年在日本大阪以其兩位恩師之名,糸州安恆之「糸」與東恩納寬量之「東」命名,「糸東流空手道」。另外「和道流空手道」則是由「神道場心流柔術」師範,兼向船越義珍先生學習「松濤館空手」之大塚博紀先生於西元一九二九年設立「和道流柔術拳法」(或和道流空手道)而創立。直到今日松濤館、剛柔流、糸東流及和道流統稱為「四大流派」。後期又有大山倍達先生的極真會空手道(注重實戰的空手道),也成為空手道的一大主要流派。各個流派級數段位安排各有不同,並且流派間段位標準不通用。基本技術、「型」也有很大差異。

剛柔流

剛柔流空手道的創始人是宮城長順。宮城於明治21年出生於琉球,14歲加入那霸手名師東恩納寬量的門下,18歲赴中國福建省,學習中國拳法。歸國後將獨特的技法系統化。該流系「南舟北馬」中的南派功夫,受系統來自南少林拳白鶴門。其流派的名稱就來自白鶴門流傳秘書《武備志》中拳八句中的一句「法剛柔吞吐身隨時應變」因此得名剛柔流。

該流派空手道有明顯的南拳特色,以小架三戰步、貓足立為主,講究剛柔並濟。在修行時注重「氣」、「息」、「體」的鍛煉。剛柔流共有13個規定型。剛柔流的代表團體有國際空手道剛柔會,全日本空手道剛柔舍,全日本空手道聯盟剛柔會,世界剛柔流空手道聯盟,剛柔館,剛柔聯盟,正剛館等,該流派在東南亞地區有相當大的影響,也是最早傳入中國的空手道流派之一。另外要注意的是目前世界上另一大空手道體系即全接觸式硬式空手道的代表 ── 極真會的創始人大山倍達即是日本剛柔會開祖山口剛玄的弟子曹甯柱的學生。

剛柔流空手道根源追溯

那霸手起源於西元一八七五年。

始祖 ── 東恩納寬量,二十二歲從日本沖繩經由水路到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尋訪名師學習中國武藝。其間經歷無數困難,如言語上的溝通,生活習慣的適應等,終於得償所願,拜得嗚鶴拳宗師謝宗祥(如如哥)為師,學習嗚鶴拳。謝宗祥本身是一位竹匠,前後東恩納先生在中國習武十五年,才拜別師傅返回日本沖繩那霸市,返國前已懂得草藥的運用技巧。

東恩納先生返回沖繩後,就全力發展和推廣從中國學習的武藝,尤其「三戰拳」套路,當時跟東恩納習武的人很多,但由於他的訓練嚴格和要求極高,所以大部份學生祇能維持一短暫時期就停學。當時一位十四歲少年名官城長順,為人克苦自律,終於成為東恩納先生的入室弟子,完成所有學習課程,並一同將「那霸手」發揚光大。一九一五年,東恩納先生仙逝時六十三歲,從此「那霸手」系就傳給給這位自律性極高的青年 ── 宮城長順,成為一派宗師,宮城長順跟隨東恩先生習武已十五年之久。

從一九二一年至二五年間,宮城先生更多次在皇室表演「那霸手」技巧,屢獲好評。一九二六年,年三十八的宮城先生還成立了空手道武術學會,即空手道研究會,同時有花城長荿,喜朝屋,本部朝基及萬文仁賢和(系東流始創人)輪流授徒。

一九二七年,柔道始祖迦納治五郎被邀請到東京參加聚會,宮城宗師當場表演那霸手套拳,而柔道始祖感到這些套拳非常充實,隨後宮城先生再示範一些捽跤和擒拿技巧,並解釋以上技巧在應用於運氣和適當的呼吸之重要性,柔道始祖對此印象極深,緊記於心。

一九三零年後,古武道比賽及其它很多由日本政府贊助的主要武術賽事中,柔道始祖均推薦宮城先生用沖繩「那霸手」的技巧作示範表演。

一九三零年,宮城先生的大弟子新裏仁安,在全日本武術大賽中示範表演後,被古武道弟子問及其那霸手拳套應屬何派系時,新裏仁安無從回答,因為當時並無必要立定一個名稱作派系,而當時沖繩還有三個不同的派系在武術界中流傳著,即泊手(Tomari-Te),首裏手(Shuri-Te)和那霸手(Naha-Te),它們全部都源自中國少林功夫,而這三個派系均以鄉村名稱而別,總稱為「唐手」。新裏仁安返回沖繩後,向師傅提及有關派系名稱這個問題時,宮城先生覺得有此需要,定名為「剛柔流」,以便這種武術技巧發揚光大,同時更正式知會其他日本武術學校。

「剛柔流」是剛猛勁力與柔和技巧配合成之武學,流是派別,故剛中帶柔,柔中帶勁,相輔相成。宮城先生是首位將中國武術演變成獨立流派的武術家。「剛柔流」空手道由宮城先生於一九三三年在日本武道會正式註冊,故在一九三三年前稱「唐手」,而一九三三年則為「空手(Karate)」(日本語〔Nihongo〕漢字〔Kanji〕的寫法),「空手」解釋為徒手或無武器的自衛術,有些大師傅更稱為「空手道」(Karate-Do)。

一九四六年第二次大戰後,宮城先生為沖繩市政府體育協會及沖繩員警訓練學院傳授空手道技巧。接著,空手道從沖繩發展遍及整個日本,宮城長順被稱為「戰士紳仕」,繼而成為空手道之父。